紫砂壶在收藏界一直是热门话题,
在鱼龙混杂的收藏市场,
一个“货真价实”的收藏家,
拥有一个好的眼力,
是成就他收藏之路的重要因素。
而成功的收藏家们正是从造型、工艺、装饰等方面,
以及这些因素所形成的适用感和书卷气,
发现和收藏这种“微妙”的。
...
对于专门收藏紫砂壶的人来说,如果收藏到一定的数量以后,那么壶的造型的丰富多样性是十分重要的。
比起新潮的设计样式来,传统壶型更为人们所普遍接受,而在传统壶型中,又以能够体现静态美的壶型为正宗,造型整体给人以安静和平稳的印象。
譬如陈鸣远的一些作品,通体有落落大方、古拙藏秀之感,恰恰应验了钱钟书在《谈艺录》中所说:“譬若圆然,其中心无所不在,其外缘不知所在”。
在手工制陶方面,紫砂壶准确的表现力是无与伦比的。传统紫砂壶的工艺往往似粗实细,似拙实巧,即在精塑细磨中塑造成型,产生超乎寻常的精致和严谨的作品。
紫砂壶以极为精到的表现手法,使功能效用与审美效应有机结合,展现这种特殊的传统手艺品具有的丰富文化含量、鲜明的民族特色、浓郁的人情味和高超的艺术性,促使积极使用和收藏。
装饰好的紫砂壶,是指壶的装饰要恰如其分。
传统紫砂壶的表面往往具有一种特殊而又丰富的视觉效果:砂而不涩,光而不亮;粗而不糙,细而不腻。与一些瓷器类型比起来,紫砂壶的迷人之处在于它的素面素心、质朴文静的风格。
紫砂壶大都无釉无彩,并以此为主,长期延续,单一材质的质地得到充分的表现。挺括而丰富的表面、沉稳而含蓄的色彩所构成的外部表层效果,与紫砂壶自身形体的变化联系着,加强了造型的表现力,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装饰性。
比起其他传统的文物艺术品来,人们对紫砂壶有着一种特殊的亲近感,而这种亲近感主要来自紫砂壶的适用感。
陆羽提出了四条制作茶器的“章法”,即:因材因地制宜;持久耐用;益于茶味,不泄茶香,力求隽永;雅而不丽,宜检。
长期以来,茶具时有改进,但总的趋势是越来越适用。
这里说“书卷气好”而不说“书卷气浓”,主要是因为有些传统紫砂壶上所负载的文化压力过大,使人感觉到一种腐儒之气,全无作为艺术品所应具备的活力和灵气。
在紫砂壶的历史上,像陈曼生与杨彭年、吴大激与黄玉麟这样文人与艺人合作的例子大量存在,没有哪一种器物能像紫砂壶这样,有这么多的文人投人这么大的精力。
因此完全可以说,传统紫砂壶中的优秀之作是文人精神的物化。但是文人精神主要应体现在壶的气质和品位上,而不在于壶身雕刻诗文书画的多少。